html模版中央大學學風點滴
1946年,我離開傢鄉工業化北泰興,進入國立中央大學地質系學習。時光流逝,轉眼之間,已經五十多年過去瞭,回憶往事,當年在中央大學學習的情景,仍縈回腦際,猶如昨日,現追憶一二,以期對我校優良學風的由來,提供一鱗半爪的資料。




國立企業社申請中央大學

1946年,我離開傢鄉工業化北泰興,進入國立中央大學地質系學習。時光流逝,轉眼之間,已經五十多年過去瞭,回憶往事,當年在中央大學學習的情景,仍縈回腦際,猶如昨日,現追憶一二,以期對我校優良學風的由來,提供一鱗半爪的資料。

入學考試難

當年的國立中央大學,號稱全國最高學府,包括七個學院,幾十個系科,擁有眾多的名流學者,素以嚴謹求實的學風著稱。它面向全國單獨招生,單獨命題,把關很嚴。抗戰勝利後,中央大學從重慶沙坪壩遷回南京舊址。1946年恢復在南京招生,這年報考人數激增,超過瞭三萬人,而錄取名額僅有五百名,平均六十多人中才錄取一名,足見進入中央大學何等不易,象這樣 高門檻 在當時全國大學中是罕見的。

高淘汰率

中央大學實行嚴格的淘汰制,低年級的淘汰率幾乎達到三分之一。主要是 英語關 和 數學關 難以通過,成績不合格,重則退學,輕則留級。我剛入學時,同班同學共有十八人,但幾經變化,由於成績差或轉學等原因,到畢業時隻剩下六人,淘汰率之高,可見一斑。

教授上基礎課

中央大學重視基礎課教學,教授上基礎課已成為傳統。 普通地質學 是地質系的入門課程,由系主任張更教授親自講授。我清楚地記得在第一堂課上,他開宗明義地講: 普通地質學是地質系的啟蒙課程,非常重要,學好這門課,可以啟發你們學習地質學的興趣,使你們懂得如何認識地質現象,從而正確解釋地質現象。 短短幾句話,言猶在耳,印象十分深刻。還有一件事,至今記憶猶新。當時中央大學校長吳有訓,是著名的物理學傢,我們作為剛入學的新生都渴望見到仰慕已久的校長。後來聽老同學說,要見到吳校長並不難,主要在課堂上見面,因為他親自給物理系一年級講授普通物理。於是,我們預先打聽清楚教室和上課時間,早早地守在教室門口。上課鈴響瞭,吳校長夾著厚厚的書走到我們面前,他身材頎長,面容慈祥,向我們頻頻點頭。他的講課娓娓動聽,配以優美的姿勢,不時停下親切地詢問: 聽懂瞭沒有? 吳有訓校長的音容笑貌,至今歷歷在目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,為全校教師樹立瞭重視基礎課的榜樣。

註重外語訓練

中央大學四年學習期間,多數學生都掌握瞭兩門外語。其中,英語是第一外語,屬必修課,實行強化訓練,分為英語閱讀和英文作文兩門課程,學分差不多占一年級學分數的三分之一。除此而外,外語訓練幾乎貫穿整個四年過程,各門課程都指定外文參考書,教師講課同時介紹中、英文名辭,我們記筆記也采取 雨夾雪 的辦法,即中英文混合記錄。到瞭高年級時,教師更進一步要求學生自己選題,自己查閱外文文獻,然後歸納整理成論文。我寫的一篇 白雲石的成因 ,是看瞭幾十篇英文文獻後寫成的。論文寫成後由學生輪流上臺報告,教師坐在臺下聽講並提問。這種教學相長的方法,有效地培養瞭學生英語閱讀和文獻綜合的能力。經過多種形式的外語實踐,中央大學學生畢業後一般都具有較強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。

嚴謹踏實的學風

在中央大學學習期間,我們時時受到嚴謹踏實學風的熏陶,這對於我後來的治學方法有著深刻影響。這種學風,既表現在教的方面,也表現在學的方面,是教師嚴謹教學與學生勤奮學習的綜合。舉例來說,普通生物學是地質二年級學生的必修課,做實驗時,教師要求我們在顯微鏡下一絲不茍地描繪細胞的結構、草履蟲的形態等等。擔任實驗的助教認真批改實驗報告,仔細地審閱我們的素描圖,發現畫得不正確的地方,就用紅筆做個記號,要求我們如何登記股份有限公司對照實物重畫,直至逼真逼肖為止。我永遠不能忘記已故李學清教授的治學態度,他講授 巖石學 非常認真,不僅執行講課計劃象時鐘一樣準確,而且每次實驗必定親自到場指導,真是做到瞭言傳身教,不遺餘力。對於重要的定理、規律以至一些重要的數據,他要求我們在理解的基礎公司成立上熟記,甚至達到背誦的程度。當時對這種教學方法我頗有點不以為然,甚至有些反感。但後來我自己畢業留校任教,也講授 巖石學 ,由於在學生時代打好瞭基礎,加上自己的獨立鉆研,初次講課即取得較好效果,這時才感到李學清教授治學方法使我得益匪淺。

在中央大學地質系讀書期間,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系主任為瞭保證野外實習而 囤積 汽油這件事。野外地質實習是地質系學生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。寧鎮山脈發育瞭典型的地質構造,是從事地質實習的理想地區。但由於在國民黨統治之下,教育經費奇缺,每月的行政經費隻夠訂幾份報紙,根本談不上提供實習經費,隻能望 山 興嘆。在這種情況下,系主任絞盡腦汁,組織教師為一些私營礦山幹活,出賣 智力 ,得到一點報酬和資助。又擔心通貨膨脹,不得已買瞭一桶桶汽油 囤積 起來,利用學校提供的汽車,保證瞭學生野外基本功的訓練。

1949年南京解放瞭,國立中央大學改名國立南京大學。1952年院系調整,去掉 國立 二字,改名為南京大學。迄今經歷瞭近半個世紀,南京大學除瞭繼承以往的優良辦學傳統而外,更重要是明確瞭辦學目的和辦學思想。作為社會主義的高等學府,以培養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紀律的人才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,一個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嚴謹、求實、創新的學風在我校越來越濃。

(本文來源:1987年第二期《高教研究與探索》)



  • 日本侵華戰爭反思:蓄謀已久的禍心
  • 中國福建
  • 中國最強敵?日本佈局未來 U19三黑人+多混血
  •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j5chagy6x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